首 页  |  部门介绍  |  新闻动态  |  政策法规  |  理论学习  |  人物风采  |  通知公告  |  统战知识  |  下载专区 

    
当前位置: 首 页>>统战知识>>正文

 

 

【民族工作(31)】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
2025年07月16日  党委统战部   (点击: )

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

交往交流交融,是增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由之路。中华民族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必将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和基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进程,必然是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必然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过程。

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在历经迁徙、贸易、婚嫁,甚至矛盾冲突、碰撞对立过程中,交往范围不断扩大,交融程度不断加深,推动着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断发展壮大。从秦汉到隋唐,再到元明清,每一次统一都比上次范围更广、力度更强、吸纳的民族更多,推动着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和壮大。近代以来,在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各族人民同仇敌忾、共御外侮,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共同缔造了新中国,开辟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在这一进程中,各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不可分离的关系更加牢固,各民族福祸与共、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特征更加凸显,各族人民作为中国历史主人的责任感进一步激发和增强。

新中国成立后,确立和巩固了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为各民族深化交往交流交融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我国进入了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的活跃期,各民族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交往交流中紧密联系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我国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人口分布格局不断深化,呈现出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不断发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加深,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相互帮助、相互借鉴,共同因素将不断增加,这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正确处理共同性和差异性。许多理论上的模糊认识、实践中的不当做法,根子都在于没有拿捏好分寸。交融不是要取消民族之间的差异性,更不是要让哪个民族消亡,而是要促使各族群众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既不能持消极论、无所作为,也不能犯急躁病、胡乱作为。总的是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通过扩大交往交流交融,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条件,不断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

(来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读本》)

关闭窗口
 

攀枝花学院党委统战部 地址: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机场路10号
登录管理 电话:08123303873 邮编:61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