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部门介绍  |  新闻动态  |  政策法规  |  理论学习  |  人物风采  |  通知公告  |  统战知识  |  下载专区 

    
当前位置: 首 页>>统战知识>>正文

 

 

【民族工作(28)】增进中华文化认同
2025年07月09日  党委统战部   (点击: )

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增进中华文化认同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关乎国本、国运。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认同问题解决了,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才能巩固。必须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不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中华文化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一体,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集大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比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我国文化宝库中的诗经、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既有大量反映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作品,也有大量少数民族作者的创造。在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项目中,少数民族的占到三分之一。各民族都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各民族要相互欣赏、相互学习。把汉文化等同于中华文化、忽略少数民族文化,把本民族文化自外于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缺乏认同,都是不对的,都要坚决克服。要加大各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实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

讲弘扬和保护各民族传统文化,不是原封不动,更不是连同糟粕全盘保留,而是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推陈出新,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基层活动,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中华文明礼仪、中华传统技艺教育。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加强革命文化研究阐释和宣传教育。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中华文化特征、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国家形象表达体系,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加强传播推广,融入各民族群众日常生活,在城乡建设规划、重大活动中广泛使用。

推动各民族文化互鉴交融,打造一批具有中华文化底蕴、充分汲取各民族文化营养、融合现代文明的书籍、舞台艺术作品、影视作品、美术作品。

(来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读本》)

关闭窗口
 

攀枝花学院党委统战部 地址: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机场路10号
登录管理 电话:08123303873 邮编:617000